拔掉“穷根”,才能找到致富的出路。靖边白于山区曾被称为“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”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近年来,靖边县根据区域特点和群众自愿实施移民扶贫战略。
纪世军是王渠则镇蔡家峁中心村的移民户,在搬迁前,他住在没有水电路的大山里,多年来一直靠天吃饭,农产品基本卖不出去,养殖业没法搞,一年最多收入1万元左右。现在他搬到离王渠则镇南5公里处的中心村移民点,地势平坦,并统一配套了水、电、路、地、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。现在他不仅住上像城里一样的漂亮新房,最重要的是致富的门路打开了,移民后的纪世军拥有7亩的水浇地,20多亩的旱作农田,养了20多只羊子,一家人在农闲时还在外打工,去年收入了4万多元。和纪世军一样,这里的移民户201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360元,主要收入来源为种养业和打工收入。
望夏村是靖边县最早的移民村。多年前,靖边县将白于山区18个乡镇的160户贫困居民搬迁在离靖边县城10公里处的望夏村。为了让迁入的村民能在这里扎根致富,靖边县为每户村民建设7.8亩水浇地,统一修建3间砖房,又修通了通村公路、架通了电路。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,如今他们都走上了致富路,开始了一种与大山深处天壤之别的生活。
笔者了解到这里的移民户25%的收入来自改变种养模式、种植大棚蔬菜、发展养殖业、调整产业结构,而75%的收入来自打工,这源于他们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,这里每十分钟便有一辆公共汽车,村民出行十分方便。据统计,目前这个村的人均实际收入已超过2万元,是靖边县名副其实的移民致富村。
“十二五”期间,靖边高起点规划建设6个县城社区、10个集镇社区和8个中心村社区,共计整体搬迁3.43万人,配套了相关基础设施项目,跟进了产业开发项目,极大的改善了白于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