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作为“红枣之乡”“道情之乡”“石板之乡”,有着丰富红色文化、地域文化、民俗文化的清涧县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,突出特色,打响品牌,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正步入跨越发展的“快车道”。今年以来,全县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,实现文化旅游增加值4000万余元。
1、新思路——
打开文化旅游发展新天地
清涧县旅游资源丰富,有漫山遍野的红枣林、形态万千的自然风光、气象新奇的黄河景观、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文物古迹,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,前景广阔。清涧还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、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、《沁园春·雪》的诞生地、著名作家路遥的故里……厚重的文化积淀更是它发展旅游的傲人资本。
2007年,清涧县首次提出开发建设“双红”(一“红”指红枣,二“红”指红色文化)旅游基地的思路,开展相关的规划设计工作。2010年以来,县委、县政府在每年“两会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会明确提出对红色旅游开发建设的目标要求,将旅游业定位为除红枣之外又一战略性支柱产业。2013年,该县又将“生态立县、产业富民、项目引领、文化支撑”确立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理念,全县各级各部门强化措施,狠抓落实,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、协调推进清涧文化旅游工作的格局。2014年,《清涧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》通过市级评审。
2、新项目——
塑造文化旅游发展新面貌
政府的支持引导使清涧文化旅游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,一大批优势项目开始开发利用。
在打造旅游项目建设中,该县立足“中国红枣之乡”和《沁园春·雪》诞生地两大品牌优势,高标准打造两条精品旅游线路,促进各景点串珠共赢,即把路遥纪念馆、枣林则沟会议旧址、辛庄商城遗址、各特色产业加工厂、现代农业园区、红枣研究中心、笔架山生态园、魁星楼、县城建设成“西线一日游”精品旅游线路,把玉家河黄河奇观太极湾、李家崖商城遗址、鱼儿峁、河口风光、民俗文化村王宿里、清石黄河大桥、高家洼塬毛泽东诗词园藏雪楼、袁家沟毛泽东旧居、石盘黄河母亲峰、解家沟白草寺建设成“东线一日游”精品旅游线路,力争使清涧成为榆林“塞上名城、能源新都”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,融入延安革命圣地红色旅游大圈子。
近年来,县委、县政府围绕这两条精品旅游线路,在旅游产业上持续发力,累计投资近3亿元。2009年5月份,筹划并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路遥纪念馆,于2011年12月正式开馆;2012年,政府投资100余万元对枣林则沟会议旧址进行了修复;2013年,编制完成《清涧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—2030》,规划年限18年,划分为近中远三期;2013年6月,正式启动高家洼塬北国风光景区建设项目,目前园内主景“藏雪楼”土建工程已竣工,“诗词馆”已全面动工;2014年初,该县又启动打造笔架山生态文化园,累计投资达1.5亿元,现已成为县城及周边群众观光娱乐的好去处;今年5月,路遥书苑开始动工修建,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,还完成了白草寺庙会和清涧枣木根雕等申报省级、市级非遗的文本、影像制作。
日前,清涧县无定河曲流群地址公园申报评审会在西安召开,顺利通过评审。清涧无定河曲流群地址公园的成立,将弥补榆林市市范围内尚无一家地质公园这一空缺。
3、新机制——
激发文化旅游发展新活力
清涧县依托清涧红色革命历史和悠久的红枣文化、民俗文化和特色产业文化,大力推进特色文化建设,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,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,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文化基础设施齐全。在县城,文体广场上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,清晨和傍晚,群众们自发地来到广场上休闲娱乐、锻炼身体。在乡镇,充分利用乡镇文化站、村文化室、党员活动室、农家书屋等阵地,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。截至目前,全县累计修建文化广场29个、文化活动室9个、农家书屋401个,受益群众达12万人。
文化惠民工程深入人心。2014年,通过文化体制改革,原清涧县文工团改制成为清涧县道情演艺公司。体制的变革,使演出团体与文化市场的需求及早“对接”,创作、编排、演出了一系列精品剧目,共组织编排了80多场各类专题文艺演出,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精彩大戏,享受文化盛宴。
传承民族文化遗产。清涧是闻名遐迩的道情之乡,清涧道情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该县的伞头秧歌、民间小曲、剪纸、布堆画、面花及传统小吃文化也厚重而灵动。通过举办道情、伞头大赛等多种形式,弘扬民间传统技艺,引导广大群众广泛参与。
清涧县还拥有娱乐、音像、演出、报刊图书、网络文化、艺术培训等个体文化产业,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营格局。这些文化产业的逐步兴起和形成,为发展旅游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。
4、新营销——
擦亮文化旅游发展新名片
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在积极推进旅游项目建设的同时,该县注重开展宣传推介,组织力量,借助平台,多形式、多领域加大宣传促销,将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,进一步推动清涧文化旅游上规模、出特色、创品牌。
该县在报刊、电视台等媒体投放清涧旅游宣传广告,制作旅游宣传资料,编制图文并茂的旅游宣传手册,拍摄旅游宣传片。同时,充分挖掘网络平台高效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,利用官方微博、政府公众微信号等,以旅游线路、旅游攻略等为主要内容,全方位、多视角展示清涧旅游在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方面的优势。县上每年还举行摄影爱好者采风活动和美术爱好者写生活动,邀请全国各地的爱好者来这里采风写生,通过他们手中的镜头和作品宣传清涧。
同时,注重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资旅游建设,激发群众参与发展旅游,积极鼓励、引导、支持群众做大做强旅游项目,发展农家乐、旅游商品店、红枣采摘园等,使群众在融入旅游、参与旅游中调整产业结构,增加经济收入。
如今,清涧县开发旅游的文化内涵,发展文化旅游的路径越来越清晰,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撑力更加凸显。